2018年12月15日凌晨,著名作家二月河突发心力衰竭,经抢救无效病逝。所谓心力衰竭,并非一个单独的疾病,而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诱因可能是肥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。事实上,为创作“落霞三部曲”,二月河耗费了大量心力,1996年《乾隆皇帝》最后一卷刚刚完成不久,他就被查出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。从那以后,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在他家中便随处可见。与糖尿病并发症拉锯战22年后,英雄谢幕。
糖尿病不致命,可怕的是并发症
二月河的抗糖经历在中国并非孤例。据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王雪大夫介绍,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,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亿多人,发病率在全国31个省市中达10.9%。就门诊情况来说,大部分都是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,如脑血管疾病、偏瘫、心梗等,被动就诊;只有少部分人是在体检中发现血糖高,主动就诊。
对于糖尿病并发症,二月河本人也深有体会,“糖尿病无声无息地来了,没有很大痛苦,但并发症出来就不得了。糖尿病不会迅速死亡,但并发症,导致必亡。”此言虽略有夸张,但足以引人注意。糖尿病并发症中,血糖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对大血管以及微血管的损害。
其中,微血管并发症不会导致死亡,主要涉及:视网膜病变,眼底出血,重者会导致失明;或糖尿病肾病,易引起肾小球硬化症,早期症状为尿里出现蛋白,之后会导致全身肾功能不全;或早期周围神经病变,表现为手足麻木,有踩地棉花感。此外,一些女性患者首发症状可能表现为外阴瘙痒。而血糖高对大血管造成的威胁不容小觑。王大夫解释道,因为大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首要因素。
此外,糖尿病患者还常见血脂异常,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,表现为“三高一低”,即甘油三酯、总胆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。王大夫提醒,血脂异常往往没有症状.不易察觉,如果不予重视,将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,引起心肌梗死、脑中风等严重疾病,可能会致死、致残,故有“沉默杀手”之称。
王大夫表示,目前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关注相对在提高,但对血脂的关注度不是太高,实际上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解决心血管并发症,而血糖只是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之一,血脂的危险系数其实更高。因此糖尿病患者更要关注血脂。
别怕,跟着医生进行四项治疗
如果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,该怎么办?王大夫支招:降血糖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凝,四项同步治疗。
降糖。65岁以下没有并发症的成人,空腹血糖应小于6mmol/L,餐后2小时应小于8mmol/L;65岁以上,且患有心脑血管的成人,空腹血糖应小于7mmol/L,餐后2小时应小于10mmol/L,糖化值要小于7mmol/L。可通过降糖药或胰岛素等手段,使血糖达标。
降压。患者首诊时,会进行血压测量。初诊血压高的人(低压高于90,高压高于140),均需要服用降压药。
降脂。在糖尿病病人中,血脂异常的人数占到40%左右。该部分患者的血脂谱一般以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主,这时它所携带的胆固醇会积存在动脉壁上,久而久之,易引起动脉硬化。因此,低密度脂蛋白有时也被称为“坏的胆固醇”。在具体治疗中,首选他汀类药物。
据王大夫介绍,目前他汀类药物分为两大类:人工合成他汀与天然他汀。总体来看,他汀类降脂药物是安全的。但长期服用人工合成他汀类药物,如辛伐他汀、氟伐他汀、匹伐他汀、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,需要检测肝、肾功能与激酶,尤其是高龄老年人,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是不良反应高发人群。相较之下,王大夫更推荐非急性患者使用天然他汀类药物,如血脂康,主要成分为13种天然复合他汀。因为天然他汀类药物提取于粮食红曲,含有一些微量元素,安全性高、副作用小,临床中少罕见服药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和肌肉问题。同时,天然他汀是国家医保甲类药物,适合长期服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即便血脂指标正常,降脂药依旧不能停,但是可以慢慢减量。王大夫特别提醒道,“糖尿病患者血脂的指标正常不能依据化验单上的判断标准来判断,因为后者是正常人的指标。”而对于糖尿病患者,通常情况下,年龄大于40岁且没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控制在2.6mol/L以下;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控制在1.8mol/L以下。如果已经达到上述标准,可以减少药物剂量,但需观察大血管B超,比如颈动脉、下肢血管,如果血管壁里有斑块,或者有小絮粒状的东西,需要继续服用降脂药物。
抗凝。面对“血脂如果降下来了,还需要抗凝吗”的疑问,王大夫解释道,需要,二者概念不一样,抗凝是指血液黏稠度的问题。目前常规用药是阿司匹林肠溶片,服用过程中需要检测消化道状况。
两类人群、两类行为需注意
谈及引起血脂异常的因素,王大夫介绍道,除遗传因素外,还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比如高脂、高糖饮食,吸烟,过度饮酒,缺乏运动等,以及药物作用,比如利尿剂、糖皮质激素等。
对此,她倡导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,比如减少高能量、高脂和高糖饮食的摄入,不吸烟,不过度饮酒,不熬夜。并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,至少每 5 年测量一次血脂(包括总胆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、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;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,每年检测血脂;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,如冠心病、脑中风等,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每3至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。
此外,王大夫提醒有两类人需要关注自己的血糖指标。一类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,该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,若在未确诊之前就遵循糖尿病患者标准的需求进行合理饮食与运动,其患糖尿病的概率可能会降低。另一类是孕妇,在怀孕22至24周时需做糖筛,如空腹血糖超过5.1mmol/L,即为妊娠糖尿病,需要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,配合运动,必要时需使用胰岛素。
至于“降血糖纯吃素、不吃主食”的言论,王大夫指出,曾有病人不吃肉只吃豆制品,但最终肾衰竭严重,因为人体要消化植物蛋白,所消耗的能量比消化动物蛋白大,反而会适得其反;不吃主食也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,比如骨质疏松、缺钙等。而健康的体魄需要饮食均衡,不能因噎废食、偏废其一。文/王若婷